释名
蕺菜、鱼腥草。
气味
(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附方
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用,是治痈肿的要药。近年临床上又用它来治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患,颇有疗效。
本草纲目 · 菜部 · 蕺,明代,李时珍,<p>释名 </p><p>蕺菜、鱼腥草。 </p><p>气味 </p><p>(叶)辛、微温、有小毒。 </p><p>主治 </p><p>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p><p>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p><p>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p><p>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p><p>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p><p>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p><p>附方 </p><p>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用,是治痈肿的要药。近年临床上又用它来治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患,颇有疗效。</p>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哭宋芸子先生。清代。曹家达。复辟书陈大义传,先生去国竟安然。 头颅未洒都门血,空对斜阳哭逝川。
与李盘翁知县登七星山吊石道士。宋代。乐雷发。叠嶂矗空青,耽幽共一寻。 苔荒碑意古,茗苦道情深。 有兴梯苍壁,无才咏玉簪。 吟仙何处去,我辈复登临。
南岳让禅师凤。唐代。克符道者。别沐曹溪水,栖衡岳万重。 有心传五叶,无意据千峰。 洞鹤争藏翼,岩鸡息瘦容。 一声干象外,海内继真风。
过端州峡山。明代。曾俊。六月牂牁涨,涛翻岸欲摇。 天分五岭险,山夹一江遥。 舟楫沿崖恐,鱼龙吼浪骄。 未须贪利涉,吾且候风潮。
预日诣斋宫叠去岁韵 其一。清代。弘历。视坛谒位入砖城,斋室西墉御辇行。 叠被鸿禧得依礼,要惟一念不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