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蕉,明代,李时珍,<p>释名 </p><p>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p><p>气味 </p><p>甘、大寒、无毒。 </p><p>主治 </p><p>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p><p>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p><p>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p><p>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p><p>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p><p>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p><p>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p>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宋谢朏。唐代。孙元晏。谢家诸子尽兰香,各震芳名满帝乡。 惟有千金更堪重,只将高卧向齐王。
登峻极顶。宋代。苏过。言登嵩高峰,结束两芒屩。 摄衣上天梯,股栗战荦确。 不知几流汗,跃出万仞壑。 刚风被太虚,尘世俯下浊。 依稀两仙童,遗我一丸药。 平生井底蛙,未见宇宙廓。 四维忽骞举,小知为磅礴。 得穷恢谲眼,赖有腾趠脚。 东观扶桑升,北瞰天河落。 长须议雄尊,培塿眇庐霍。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四十二。宋代。释师范。正觉山前,双林树下。 弄假像真,弄真像假。 临风哮吼戴嵩牛,顾影嘶鸣韩干马。
南山秋色。明代。孔镛。悠悠见南山,远含秋色淡。 谁拨白云开,芙蓉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