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苦、咸、平、无毒。
主治
水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腹水肿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血痢内热。用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中风瘫痪。治方同上。
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两,筛七次,槐花半两,炒焦,一起研匀,每服一钱,水调下。
本草纲目 · 介部 · 海蛤,明代,李时珍,<p>气味 </p><p>苦、咸、平、无毒。 </p><p>主治 </p><p>水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p><p>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p><p>腹水肿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p><p>血痢内热。用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p><p>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p><p>中风瘫痪。治方同上。 </p><p>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两,筛七次,槐花半两,炒焦,一起研匀,每服一钱,水调下。</p>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闭。唐代。白居易。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掩关来几时,仿佛二三年。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 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 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前山。唐代。裴夷直。只谓一苍翠,不知犹数重。 晚来云映处,更见两三峰。
群鹭。明代。彭孙贻。宿鹭沧洲上,群飞傍野亭。 立波明素影,照雨惜秋翎。 莲渚鱼争跃,横塘草正青。 幽人将放艇,坐对钓丝停。
赠方豪。明代。郑善夫。昆山天下士,抗怀薄秋旻。 作诗接元白,开口奔鬼神。 狂来放厥词,妙得造化真。 习尚罕时好,结交必古人。 三年策仕版,八口还忧贫。 民俗日向浇,真欲回其淳。 尸名况疾恶,所以谗柄新。 邹阳固得谴,郑侨终见亲。 迷途堕老洫,谁辨玉与珉。 君看裳陵山,万古当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