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牙齿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中药毒。用生姜汁可解。
刀斧伤。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闪扭手足。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跌打损伤。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赤白癜风。用生姜频擦。
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诸毒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
本草纲目 · 菜部 · 生姜,明代,李时珍,<p>气味 </p><p>辛、微温、无毒。 </p><p>主治 </p><p>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p><p>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p><p>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p><p>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p><p>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p><p>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p><p>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p><p>牙齿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p><p>中药毒。用生姜汁可解。 </p><p>刀斧伤。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p><p>闪扭手足。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p><p>跌打损伤。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p><p>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p><p>赤白癜风。用生姜频擦。 </p><p>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p><p>诸毒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p>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久雨共农人言有感。明代。符锡。天漏渠能补,淋漓日未休。 豆封泥不甲,畦没潦争流。 尔病兼无食,予耕尚乏牛。 为儒惭盛世,徒抱老农忧。
题陈原初掾郎所藏古涧幽人图。明代。刘崧。端居谢尘鞅,濯足行涧湄。 青山既盘纡,流水亦逶迤。 四顾何寥寥,林阴亦纷披。 乍兴舞雩咏,亦轸濠梁思。 仰观浮云翔,俯挹祥飙吹。 春意属骀荡,我心方怿夷。 永言观象妙,庶以静者期。
宴光璧殿咏遥山灯诗。南北朝。陈叔宝。照耀浮辉明,飖遥落烬轻。 枝多含树影,烟上带佩生。 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 园中鹤采丽,池上凫飞惊。
奉皇太后游虎邱即景 其二。清代。弘历。谁云金宝气,化作虎丘山。 西踞瞻湖墅,东临镇市阛。 岩姿浮刻削,涧响泻潺湲。 听法犹存石,生公旧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