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灵枢 · 大惑论

黄帝内经 · 灵枢 · 大惑论朗读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独眩,披发长跪,俯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歧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棈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黄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东苑,未曾不惑,去之则复,余唯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歧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歧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黄帝曰:人之善饥而嗜食者,何气使然?歧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榖,榖消则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黄帝曰:病而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歧伯曰: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诗人: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

王冰朗读
(0)

猜你喜欢

衰疲坐甑极蒸嘘,念子柯山守旧庐。 卢叟今无僧送米,董生时有吏徵租。 上书自荐心应耻,扶策躬耕计未疏。 虎豹九关今肃穆,王门行看曳长裾。
(0)
正及春花时,采芳步华薄。 春风复无情,又欲吹花落。
(0)
金榜阅名姓,于今二十秋。 石陨鹢退飞,才命不相谋。 丝绳可比直,应笑曲如钩。 竹未遇蔡邕,有声谁见求。 匏瓜岂无蔓,奈何枝不樛。 土俗相慢侮,有如东家丘。 革囊贮珠玉,至宝勿暗投。 木若假先容,为君效绸缪。
(0)

银缸膏腻爇兰香,锦暮遮风夜未央。 寸草有心思汲引,尽容寒士借馀光。
(0)
忧来无处寄深思,也拟春秋也作诗。 空役肺肠添故纸,有何勋烈补明时。 身唯蓬荜行将老,志似嵩丘永不移。 谁使翰林东道主,肯敷馀论悯衰迟。
(0)
赠邠老 子夜春歌 其四 又奉朱明叟 呈知府内翰即次原韵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