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侯氏及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与之让升。侯氏先升,授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答拜。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币。使者降,以左骖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侯氏遂従之。
天子赐舍,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
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
侯氏裨冕,释币于祢。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啬夫承命,告于天子。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摈者谒。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升,致命。王抚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事毕。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升成拜。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大史亦如之。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飨,礼,乃归。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四传摈。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记。几,俟于东箱。偏驾不入王门。奠圭于缫上。
觐礼第十,周,先秦诸子,<p>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侯氏及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与之让升。侯氏先升,授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答拜。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币。使者降,以左骖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侯氏遂従之。</p><p>天子赐舍,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p><p>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p><p>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p><p>侯氏裨冕,释币于祢。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p><p>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啬夫承命,告于天子。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摈者谒。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p><p>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升,致命。王抚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事毕。</p><p>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p><p>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升成拜。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大史亦如之。</p><p>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p><p>飨,礼,乃归。</p><p>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四传摈。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p><p>记。几,俟于东箱。偏驾不入王门。奠圭于缫上。</p>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
郁孤台。宋代。高翥。登临犹觉酒边豪,往事新愁付一陶。 深浅不常章贡水,崆峒只似旧时高。
广陵曲戏赠黄昭质时昭质校士归。明代。袁宏道。绯袍牙带鞠躬迎,认得风骚旧长卿。 莫似江南韩老子,教他炷艾待门生。
丙戌元旦客中。元代。陈镒。开门春满室,旅况尚凄凉。 椒柏迎新岁,萍蓬在异乡。 历头忘检阅,贺客少迎将。 独有高堂念,今晨阻奉觞。
送何郎中。明代。周瑛。圣主龙飞重养民,催科特遣老儒绅。 汲将两浙通潮水,散作全吴润物春。 刘晏材高劳用智,阳城政拙可书仁。 吾闽文物旧来好,重看声光接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