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歧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荣,必深以留之。
温虐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煄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黄帝内经 · 灵枢 · 四时气,唐代,王冰,<p>黄帝问于歧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歧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荣,必深以留之。</p><p>温虐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p><p>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p><p>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p><p>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煄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p><p>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p><p>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p><p>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p>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
奉赠李八丈判官。唐代。杜甫。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 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 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 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 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 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 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 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 箧书积讽谏,宫阙限奔走。 入幕未展材,秉钧孰为偶。 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 垂白乱南翁,委身希北叟。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秋枯洞庭石,风飒长沙柳。 高兴激荆衡,知音为回首。
重涖汴藩示流民。明代。李昌祺。汴藩控西北,水陆咸此会。 太行如长城,巀嶪壮藩卫。 黄流自天来,荡潏势何锐。 土壤多肥美,风俗寡浮伪。 云胡遽凋弊,徵调靡宁岁。 富者化贫窘,窭者填沟浍。 十室数口存,一户百徭萃。 妇人废蚕绩,杼轴悉空匮。 丁男应夫匠,累载负租税。 偷生既难期,逃窜非所畏。 嗟我忝旬宣,重临益惊悸。 劳来固乃职,夙夕思尽瘁。 庶几解倒悬,疲瘵少苏遂。 矧兹圣明朝,屡下宽恤惠。 苦语示群氓,归哉理荒秽。
送吕思抑募兵。明代。张诗。六郡募奇兵,三韩列汉营。 甲光开绝塞,海气动高旌。 杨柳关山月,梅花雨雪情。 引弓十万众,不敢复横行。
寄傅推官尧俞。宋代。刘攽。三川帝王宅,二周冠盖都。 上公釐德化,多士盛中区。 是年诏有司,使献贤能书。 传纳事匪易,吾与夫子俱。 率马仰骐骥,治玉惭礛䃴。 同舟共艰难,倾盖聊欢娱。 浮云俨高冠,白雪纷长裾。 驰辞若波涛,掌握皆明珠。 诋诃讵敢然,倚办实有须。 从子骖之靳,相与步骤趋。 棘围似南宫,大暑临通衢。 不遗老成人,颇多君子儒。 丞相顾而叹,里闾共称誉。 狂士或妄谈,众人皆揶揄。 至今颇自矜,快意胜过屠。 不言世所无,请问谁弗如。 微官苦绳墨,离别天一隅。 向风愿相从,不及单飞凫。 云中多宾鸿,河中多鲤鱼。 契阔诚未忘,寄声当勿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