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灵枢 · 师传

黄帝内经 · 灵枢 · 师传朗读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歧伯曰:便虍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汗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支节,□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歧伯曰:本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知阅之,奈何?歧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歧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骨有余,以候□□。黄帝曰:善。

歧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黄帝曰:善。

歧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歧伯曰:肾者主为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

歧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及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及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诗人: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

王冰朗读
(0)

猜你喜欢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0)
松下有闲轩,鸣琴间图史。 今人非古时,古人今已矣。
(0)
淑气通南国,祥光照北天。 太平天子圣,有道帝臣贤。 岁晏风常满,阳和露更妍。 峥嵘列柏上,缥缈吉云边。 瑞色霜威借,寒光豸绣牵。 当窗流月魄,绕户引星缠。 似泻天河水,因翻玉井莲。 三珠琪树合,四照若华搴。 风重光疑碎,烟深影复圆。 非关时警鹤,岂藉候鸣蝉。 试物浑无迹,霏空体自然。 金茎擎汉日,宝液注尧年。 德动元归圣,灵扶讵望仙。 及春禆广泽,助海委微涓。 细草含芳润,枯条湛碧鲜。 雄文如似者,应为奏甘泉。
(0)
一昨初登大将坛,弓刀旗帜簇雕鞍。 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 天上麒麟祥可卜,人间日月老应难。 明年枢府为公寿,慷慨还知酒量宽。
(0)
岁俭人方困,春深力未齐。 平洋初插莳,高陇欲翻犁。 雨色连村暗,檐声入户低。 丰年兹可卜,满意是山栖。
(0)
与白明府游江 玩古轩 甘露诗为马御史作 宴吴侯致语口号 春日山中杂咏三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