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槲栎、朴樕、大叶栎、栎橿子。
气味
仁:苦、涩、平、无毒。
橡槲若:甘、苦、平、无毒。
槲木皮:苦、涩、无毒。
主治
仁: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槲若:
突然吐血。用槲叶研为末,每服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连渣吞服。
肠风血痔。用槲叶捣汁一小碗,一次服下即止。
肠风血痔,用槲叶(微炙,研末)一钱,槐花(炒,研末)一钱,米汤调服。未效。再服。
冷洒、阴茎痛。有槲叶研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葱白七寸,煎至六成,去渣,饭前温服,一天服二次。
孩子淋疾。用槲叶三片,煎汤服一小酒杯,小便即下。
腋下狐臭。用槲叶三升,切细,水煮浓汁洗腋下。洗后,以苦瓠壳烧烟熏,再用辛夷、细辛、杜衡共研为末,醋泡一夜后敷涂。
槲木皮:
久痢。用槲白皮(姜汁炙五次)一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久疮。用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渐愈。
本草纲目 · 果部 · 槲实,明代,李时珍,<p>释名 </p><p>槲栎、朴樕、大叶栎、栎橿子。 </p><p>气味 </p><p>仁:苦、涩、平、无毒。 </p><p>橡槲若:甘、苦、平、无毒。 </p><p>槲木皮:苦、涩、无毒。 </p><p>主治 </p><p>仁: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p><p>槲若: </p><p>突然吐血。用槲叶研为末,每服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连渣吞服。 </p><p>肠风血痔。用槲叶捣汁一小碗,一次服下即止。 </p><p>肠风血痔,用槲叶(微炙,研末)一钱,槐花(炒,研末)一钱,米汤调服。未效。再服。 </p><p>冷洒、阴茎痛。有槲叶研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葱白七寸,煎至六成,去渣,饭前温服,一天服二次。 </p><p>孩子淋疾。用槲叶三片,煎汤服一小酒杯,小便即下。 </p><p>腋下狐臭。用槲叶三升,切细,水煮浓汁洗腋下。洗后,以苦瓠壳烧烟熏,再用辛夷、细辛、杜衡共研为末,醋泡一夜后敷涂。 </p><p>槲木皮: </p><p>久痢。用槲白皮(姜汁炙五次)一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p><p>久疮。用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渐愈。</p>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访姨兄王斌渭口别墅。唐代。郑谷。枯桑河上村,寥落旧田园。 少小曾来此,悲凉不可言。 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 久歉家僮散,初晴野荠繁。 客帆悬极浦,渔网晒危轩。 苦涩诗盈箧,荒唐酒满尊。 高枝霜果在,幽渚暝禽喧。 远霭笼樵响,微烟起烧痕。 哀荣孤族分,感激外兄恩。 三宿忘归去,圭峰恰对门。
沈洞主。宋代。赵师秀。案上阴符卷,应逢骊母传。 无言过永日,不食度终年。 云覆烧丹灶,花浮洗药泉。 时闻有玄虎,来礼洞门前。
泛舟流霞岛。明代。区怀瑞。沥湖春欲暮,岩翠尚熹微。 石桧低云盖,风荷曳水衣。 潭鱼迎棹跃,谷鸟狎人飞。 向晚仙歌发,前村采药归。
送汪仪制柏亭升南尚卿。明代。卢宁。龙篆颁成命,鸿才列尚卿。 备官惭倚玉,别意怅流萍。 夜月秦淮水,春风建业城。 樽空人欲去,日暮禁烟生。